「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
怎样写出更健康更长久的文字?以下是我重读《暗时间》得出的暂时解答。
15. 深度主题阅读
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说:一本书中多一个数学公式就会减少一半读者。
《暗时间》的第四章《跟波利亚学解题》出现大量公式,一本谈论心智的书,竟然有 120+ 页内容在谈算法与解题,这个章节占全书内容(全书约 360 页)近三分之一
刘未鹏说:「有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朋友说看到后面 1/3 一脸懵逼了,白花 1/3 钱。」
我也是非计算机专业,我读到第四章也是懵逼,但至于 1/3 钱是否白花了,我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是刘未鹏本的博客被阅读的最多的就是一篇关于贝叶斯方法的科普文章,也就是说,刘未鹏写博客之初,本来是作为一个在小众领域(数学与编程)的写作者而受到欢迎的,后来写了关于思维方法的文章,才进一扩大读者范围。
第二是不需要过分照顾读者,这点我在
前面有已经说过了。
第三是将第四章看做高手怎样读透一本书的方法,以刘未鹏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写出 120 页内容为例。
刘未鹏将《暗时间》的
构成分为「学习方法(20%),心理学/思维/心智模式(50%),编程(30%)」。
但我个人将全书内容这样分类:
- 1)思维改变生活(个人成长故事)
- 2)主题阅读示范(泛心理学类)
- 3)一本书阅读示范(解题类)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个人思维方法总结与故事分享,相对显浅,容易明白。
第二与第三部分是主题阅读的读书笔记,其中引述大量书籍与理论,内容多数是书中主题与现实生活的深入思考。如果不是站在读者角度,而是站在创作者「如何写更健康更长久的文字」角度看,我将一二部分视为作者的主题阅读某个领域的示范,我怎样学习作者怎么主题阅读,怎么输出思考内容,所谓六经注我。
第二部分是为什么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作者在泛心理学大量阅读,旁征博引,部分内容做到一本书只提取一句话用于说明观点,引导读者去广泛阅读。
作者在阅读时写下大量读书笔记,总结出两个系列,一个系列是书中的「逃出你的肖申克」,更新 8 篇,另一个是
「心智探寻」,还没有放在书中,目前已经更新到 14 篇,如果将心智探寻都加在书中,体量就可能去到600~700 页,那可能就要重新编排,分上下册出版了。
第三部分是以《跟波利亚学解题》这本书为引子的主题阅读,主要内容是刘未鹏在阅读《怎样解题》时,发散出数学、算法、解题的专业领域的思考。你可以在其中看出:高手写读书笔记是这样写的,不仅仅是写一本书的内容,而是书本身内容引发起的思考与当下的答案总结。
P.S. 本文也算是以《暗时间》为引子的主题阅读吧?
小结
本次重读《暗时间》的目的之一是:
尝试使用苏东坡读书的「八面受敌法」,每次做一意求之,我重读的关注重点是「模仿文字模式」,即「怎样才能写出更健康更长久的文字」。
除了目前写出的阶段答案,但更多收获是答案之外。读完一本《暗时间》也并非完全学习到刘未鹏的思维方式与写作方式,写完几篇文章也并非得出了「怎样才能写出更健康更长久的文字」的完整答案。
干脆乘胜追击继续去看《心智探寻》与刘未鹏的
全部微博(已离线批量下载),随后拟计划效仿开启一轮泛心理学的主题阅读。∎
————